您的位置: 诚信中国 > 信用研究 > 正文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打造“信用中山”品牌

内容来源 : 大连日报 发布日期 : 2020-12-07

近年来,辽宁省大连市中山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诚信建设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部署要求,切实将信用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发挥信用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社会治理、服务“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作用,打造“信用中山”品牌,着力营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高、生态宜居的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山区委书记王守宇就此接受记者采访。


王守宇介绍,中山区一直注重信用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上线运行,全面提供电子政务外网等非涉密基础设施资源。注重政务诚信公开,依法公开行政管理信用信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提高决策透明度。注重信用监管引领,在政府采购、公共交易中嵌入信用监管流程,全面实施诚信记录“红名单”“黑名单”制度,禁止失信企业(个人)参与政府采购和招投标活动,树立“诚信经营得实惠、违法失信付代价”的鲜明社会导向。注重承诺事项兑现,先后向企业兑现招商奖励和鼓励科技创新发展等政策,用“真金白银”“真心实意”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每年对外公开发布的向辖区百姓承诺的重点民生实事全部兑现,做到言而有信、一诺千金。


中山区还大力推进信用承诺监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建立事前信用承诺、事中信用分类监管、事后信用联合奖惩制度,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依托区公共行政服务中心推出“容缺受理”服务,健全信用承诺制度,实行“先承诺、当场办”,简化、优化行政审批程序,把“中山好办事”“中山办好事”落到实处。自今年5月启动实施以来,已受理“信用承诺件”223件。通过完善申请人诚信档案,依法打造“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惩戒格局。从源头抓好数据管理,依托政务一体化平台,加强信用信息归集,有序推进信用数据共享共用,实现量质齐升。将信用承诺纳入市场主体信用记录,作为对市场主体事中事后监管的重要依据,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交易纠纷,激发市场活力。


注重拓展信用惠民便企应用。围绕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司法公信,积极开展信用创新应用。不断创新信用报告应用,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市场准入、资质审核等事项中广泛查询和应用公共信用报告。中山区正全力打造“信用广场”项目,以“信易贷”平台为主体,畅通金融体系和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切实提升信贷撮合成功率,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以企业群众需求为导向,大力创新信用应用场景,扎实推进“信易购”“信易租”“信易批”等“信易+”应用项目,探索信用在教育、医疗、家政、餐饮等行业、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让“看不见”“摸不着”的个人信用逐步“变现”。


全面营造诚实守信社会环境。积极开展诚信示范创建活动,使各方主体广泛参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与实施。培育信用服务企业,发展基于信用的大数据创新应用和服务产业,推动行业协会、第三方信用机构共享信用信息。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宣传,充分利用网站、公众号、企业服务群、楼长群、网格群推送信用知识、诚信典型案例、信用惠民惠企信息,大力营造“知诚信、讲诚信、守诚信”的浓厚社会氛围。鼓励辖区企业主动亮出信用,从诚信承诺、诚信经营、诚信约束等方面推进企业信用建设,打造诚信示范街区。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以信用激励为主,深化联合奖惩,构建新型监管体系,营造“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的社会氛围。


王守宇表示,中山区将以上海静安等城区为标杆,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加大统筹协调力度,推进各行业、各领域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及时协调解决问题,进一步发挥信用在创新监管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为助推“信用大连”建设作出新贡献。

申诉举报

返回顶部